、混凝土構(gòu)件、橋梁設(shè)施有損害
,也不能破壞花草樹木
、農(nóng)作物、動物及對人有損害
水的冰點是0℃,而當(dāng)“氯鹽類”溶于水(雪)后,鹽水的冰點會降到0℃以下。如,氯化鈉溶于水后,冰點為-10℃左右,氯化鈣溶于水后冰點在-20℃左右;醋酸類可降到-30℃左右
。
這樣,原來固態(tài)的雪,在融雪劑的作用下,就變成了液態(tài),成了“含鹽雪水”,就很容易從下水道里流走了
。
但這只是教科書上的通用解釋。
實際上現(xiàn)在的融雪劑都是符合型融雪劑
、復(fù)合型融雪劑
,融雪原理并非如此簡單。
例如其中含有氯化鈣的融雪劑
,氯化鈣在吸水時會發(fā)出熱量
,使附近的雪受熱變軟融化。
還有一些特殊的成分
,用于改變雪晶體表面的形狀
,有固體變成介于固液之間的半流動體。
所以我們應(yīng)當(dāng)深入地探討融雪劑的融雪原理,而不是簡單地利用日常生活的知識來解釋
。
使用融雪劑是有危害的
,能不能不用融雪劑呢?雪災(zāi)造成交通困難
,特別是危及人身安全
。處理不當(dāng)或不及時,都可能影響城市
、國家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
,乃至造成局部交通癱瘓和大面積事故。從融雪效能
、速度
、方便快捷到成本效益的比較可以看出,融雪劑仍然是難以取代的
。只有盡量減輕融雪劑的危害性
,怎樣做呢?
在國外的做法是zui大限度地減少使用
,以人工除雪
,機械除雪為主,融雪劑除雪為輔
,并在使用的同時
,對路橋等設(shè)施附加保護措施,盡可能減少損失
。對實在需要撒融雪劑的路面
,要先用鏟雪車掃掉地面上的大部分積雪,然后撒少量融雪劑來防止道路上結(jié)冰
。并且充分利用地表熱
、太陽輻射熱和汽車駕駛中自身釋放的熱量來幫助道路融雪。為防止融雪后的鹽水滲入地下或污染地表水